查看原文
其他

【AT】关于产业园一体化设计,大咖们都怎么看?

2017-07-07 现有粉丝超过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2017年6月28日,由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建筑技艺》杂志社、江苏省建筑师协会、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产业集群与技术集成——现代科技城产业园一体化设计高峰论坛”在苏州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地产、设计、规划等部门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

戴雅萍


在论坛开幕式上,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她在发言中提到,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园区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愈发得到各方的重视。未来5年中国或进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高峰,投资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当前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鼓励产业设计升级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类资本正在把目光转换到产业地产领域,其中房地产背景的企业数量最多。所以如何进入产业园区的科学策划,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是什么,怎样用产城融合的理念系统设计、规划、管理、开发、运作产业园区,如何开发和规划海外的产业园区,怎样才能有效推动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和升级,如何做好产业园区的技术集成和一体化设计等等问题摆在我们每个产业地产人和设计师的面前,在此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查金荣主持了开幕式。


学术论坛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科技园策划设计研究》

分享了近年来在建筑策划层面的研究与思考、方法与实践以及对产业园规划建设前存在问题的揭示和研究。指出科技园、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不是简单的产业规划和复制,面对园区复杂的产业规划,要发现与之相关所有的问题,这是在规划设计之前的重中之重。在介绍建筑策划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建筑大师的策划实践,如弗兰克•盖里的罗尤拉法学院、比尔•考迪尔的哈佛教育研究院,展现了建筑策划的运行过程。列举并分析了建筑策划的传统方法:棕色木板墙法、问卷法、SD法、矩阵法、AHP法、回归计算法、模糊决策法等,以及建筑策划方法的未来:模糊决策,数据分析、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方法。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设计任务书评价系统和建筑策划信息模型系统APIM。最后结合电力科技馆这一城市科技综合体项目,演示了从建筑策划问题为导向出发进行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电力科技馆——国家电网城市变电站综合体




查金荣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报告题目:《启迪设计一体化产业园规划设计实践》

从苏州设计到启迪设计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实现了两个突破:成功上市和与启迪控股的合作,这不仅是从单一建筑设计到一体化集成服务的转型,更是品牌、平台的大幅提升。依托公司上市带来的资本力量和清华启迪的全新资源,启迪设计集团通过向“设计+资本”、“设计+产业”、“设计+全过程”转变,实现了“设计+战略策划+资本+建造管理+招商运营”的转型升级。在多年的优秀项目实践中形成特色科技城模式,深度剖析影响科技城社会形态的政策、金融、产业、运营、互联网等要素。以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上海松江正泰启迪智电港、航空教育特色小镇、中传科技文化园四个项目为例,从四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出发,解读启迪设计如何实现全过程一体化服务。


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

上海松江正泰启迪智电港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报告题目:《从智慧建筑看未来产业园区设计发展趋势》

从人工智能到智慧建筑,科技正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工作生活。而在当代新型产业园的设计发展趋势中,物联网正在把更多的移动终端、监控设备联结到互联网上。如何适应更多的智慧技术新要求,已成为讨论热点,以大数据为支撑背景的大量真正的智慧建筑(而非智能化建筑)投入使用后,极大地提升了园区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状态;而无人驾驶汽车或无人机配送货物的实现,将极大地改变传统产业园的物流系统和道路交通系统;甚至分拣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将颠覆传统仓储的布局方式……未来从智慧建筑到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层层递进,将会给城市的整体形态和运行支撑体系带来巨大的变化。


中国商飞总部基地(德国GMP、同济联合设计)


王振军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报告题目:《高科技园区的精神与形式》


营造一种非机械性地、灵动地并能启发新思想和贯通智慧的无形气氛,让拥有不同学识背景的使用者能流连忘返或是幽居独处、亦或是欣赏朝夕不同美景之寄情所在。

                                                                                              ——高科技园区的精神


高科技园区是具有强烈的政府和产业目标背景、共享式的技术、商务及生活支撑服务,可大大降低园区内入驻企业的成长成本和缩短周期,并快速提升园区内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科技综合体。面对正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城市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建设,其“精神与形式”毋庸置疑地成为建筑师必须回答的命题。


具有政策、资金、技术(产业)及人才聚集特征的高科技园区,在建筑上亦呈现出一种聚集的典型形式。建筑师的任务就是要用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设计的方法,通过将园区各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地有机组合,并确定其相对比例和相对位置,使上述聚集配置、园区空间结构及环境品质达到最佳的有机状态。这种组合最应关注的是人、自然与技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灵活适应招商需求的弹性设计和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有利于运维上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同时,园区介入城市结构应能为激活城市功能、延续城市文化做出必要贡献。


高科技园区的表象形式虽在区位、规模、类型、功能、结构等方面上呈现出种种不同,但对于这种以人为本的园区塑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的关系,强调物理空间对人精神愉悦诉求的积极回应,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才是体现高科技园区价值的基石,才是其形式背后的精神本质。


上海浦东软件园1、2期

上海浦东软件园3期

中国信达(合肥)灾备及后援基地 



杨一帆


中国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国家创新趋势下科技新城规划探索——以怀柔科技城为例》

创新是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体现了我国发展能级的提升,创新的“四轮驱动”模型——科技创新、资本创新、生活方式创新、文化创新。四代产业新城演变——工业小区→工业园区→产业市镇→创新城(科创、文创)。怀柔科学城在设计中探索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空间规律,设计中抓住两大着力点——创新规律和人文关怀,打造出开放的科研平台、世界原始创新承载平台。

怀柔科学城规划设计




吴蔚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区合伙人、首席代表

报告题目:《都市语境下的产业建筑——华为深圳新科研中心》

随着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产业以及工业4.0,对产业建筑的布局、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同时还面临一个城市更新的问题。上海漕河泾高科技开发区也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gmp设计的多个单体建筑以“新生细胞”的模式嵌入现有的城市肌理中,一方面与周边建筑形成呼应,另一方面在空间、立面设计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参数化设计对影响建筑立面功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再创造的基础。深圳华为坂田新科研中心是gmp根据华为的设计指导思想专门为其量身订做的园区设计。员工的感受是设计的重心,无论是低密度的规划,还是人车垂直方向的分流,以及半开放的内庭院,都是人性化的设计思考。


临港标准厂房“条形码”一期

漕河泾现代服务集聚区三方办公楼

华为深圳科研中心



董霄龙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报告题目:《产业园区城市设计析微》

现代科技产业园区的研究学者提出,不应当人为地受概念所划定的框框限制,应回头寻找其战略灵感和历史渊源。关注的焦点应逐渐从专门有意规划发展的产业园区转向他们的隐形作用模式和他们的真正母体,及在各种复杂情况时去考虑创新环境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通过对创新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那种能够持续创造协同作用的条件,即用之于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组织、经济和地域结构。


营造创新环境(广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形象建立、产业项目、国家政策以及新的经济地理都溶合在一个母体中,对于每一类型的科技园区,都必须根据它要达到的明确或含蓄的目标来进行分析和评价,探寻创新环境(狭义)中规划和设计的切入点,重构建筑师内生动力,在城市设计逻辑下的空间营造,支撑科技产业园区的创新环境体系。以中国电信浙江创新园(西区)项目、上海中烟技改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CBD空间概念设计项目为例,分析了产业园设计创意与创新环境、建筑营造与城市文脉、肌理及空间环境的关系。


现代建筑面临着技术革命、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及发展模式转型的挑战,现代建筑发展已超越功能和形式的简单诉求,地域、气候、文化、生态责任与社会差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决定着建筑向高技术、人文高情感、可持续多元化发展趋向,基于城市设计美学的现代科技产业园一体化规划及建筑设计如何支撑创新环境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E”之绿谷---中国电信浙江创新园(西区)A组团项目

 城市工厂---上海中烟技术改造项目

“一带一路”的绿洲---西安国际港务区CBD空间概念设计



金旭炜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外产业规划设计实践》

一带一路的战略重点在于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国家为依托,以重点基础设施和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中铁二院在企业升级转型中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发挥在交通领域的积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走廊,大通道建设,不断拓展企业国际化经营。以规划先行带动市场发展,由单一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向产业园、城市设计延伸拓展。通过积极打造全产业链承揽项目的综合实力,着力实现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INDEO工业与物流城




韩宝山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报告题目:《数字产城理念下的城市产业规划设想》

数字经济已经占据中国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一块并保持持续增长,大数据虽已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目前仍是分散的状态,启迪控股率先提出创立中国数字联盟的模式,把原来各自为政的大数据平台整合到一起,实现数字共享,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启迪设计是促进启迪数字产城模式落实到产业园的重要推手,在体系环境中起到支撑作用。数字产城渗透在数字政务、数字园区、数字交通等方面,举例而言,启迪设计在协助苏州工业园区在交通管理、规划中,融入数字控制和智慧交通的理念;江苏硅谷项目是首次在数字产城的理念下,整合了跟数字相关的产业资源,使之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园区实体,也使得园区、校区、社区通过数字平台糅合在一起。数字产城的核心在于启迪以他的资源和产业高度,能够把原来分散的大数据单元糅合在一起,并且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不局限于产业和地域的平台。



孙洲


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幕墙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大型金融产业园区幕墙与建筑设计的协调》

表皮设计铸就建筑创意的实现。在包括产业园区在内的所有建筑设计中,幕墙起到采光、遮阳、保温隔热、通风、能源系统的作用,通过对幕墙材料、组合、拼装方式等方面进行解读,整合立面设计语言,使每栋楼既保持美观,又能拥有特色。从室内安装的技术进行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幕墙安装技术和后期维护。


奥体金融中心



郭成林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报告题目:《欧洲可呼吸明亮健康的主动式产业园建筑实例分析》

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位于丹麦的总部大楼和丹麦物流得斯威公司位于哥本哈根的总部大楼两栋真实的工程为例,列举了产业园类建筑中,大屋顶类建筑中庭所面临的”水、热、光、风“的挑战及其解决措施。以鲜明生动的实际案例,阐述并推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即,应尽可能地使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成果,尽可能地使用BIM技术,尽可能地采用”系统天窗“的世界先进的系列产品,协调设计、施工、运营等诸多环节,结合智慧建筑的理念,营造出即舒适又健康,即节能又环保的新型的主动适应室外自然环境,主动自动调节建筑室内微气候的新一代建筑。



大会报告环节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韩冬青和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韩宝山主持,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色不少。


沙龙研讨



论坛现场还设置了沙龙讨论环节,共有7位特邀嘉宾参与了沙龙研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韩冬青主持了沙龙。现整理观点如下:


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产业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向综合化、复合化、多元化迈进,这也是形成产业园活力的必要途径。过去,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景观、室内、照明等全部是割裂的,技术集成则是针对过去的碎片化,把它们集成起来进行全过程设计,这和我本人提倡的本元设计理念都是相通的。通过这样的技术集成,将来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品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产业集群以及技术集成既是当前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也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朱小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建筑技术不是建筑的主要问题,在建筑中人的精神作用是第一位的。产业园区的各界精英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服务,所以我们更需要提供科技的、创新的、服务于科技精英的工作环境。所以我觉得科技经营也好,科技园区也好,一定要跟社会和城市更多地融合。因为科技精英要回归城市,他们要交往沟通,我们不仅要为他们创造工作环境、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有趣的空间,让他们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情趣,这些可能是我们新的发展趋势。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

当一个东西有了名字的时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人家会想科技城、产业园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历史上那些经典的案例,往往都产生在他们没有被命名的时候,是一种最生动的、最符合事物本质的。所以我个人不认为科技园和产业园会有什么稳定的形态和标准规则,但健康的园区应该有这样的特点,它一定是融化在城市里面,融化在更大的环境里面,是更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很关注研究科技人员会怎样生活和工作,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他们很需要交往空间,所以我们在设计里面会出现很多交往空间。但是经验表明,最有活力的交往空间往往并不发生在建筑师图纸上命名的交往空间里面,今天是一个讨论专业问题的论坛,但我的建议是专业的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并不专业的人的想法,这个特别有意思。



刘恒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提出用设计咨询一体化的方式,采用生态的手法来串接产业园的策划与设计。分别从城市要素和人的使用要素作为切入点。


城市角度,首先产业生态的完善,力求做到生产、消费者分解者的有机循环,达到产业平衡发展;再者是城市空间的生态,以生态型城市设计入手,强调生态廊道的主导作用利用多层次的立体活动体系整合能、人的活动、水与能源、多样的空间还有对于建筑本体的生态,强调建筑与环境最大化融合尽可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材料结构,如太阳能风能、钢结构、可回收材料等利用进而创造新的形式语言。


人的使用方面,对不同客户进行不同的定位。同时针对需求的多样性和行为轨迹的变化进行策划,考虑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和交流方式,在交流与游玩中找到突破点形成园区的社区化、行为生态化。利用共享经济虚拟行为消费主题进行布局。


最后强调了产业园发展的时间性,要过去旧设施充分利用和传统文化营造,同时提出对将来运营重视和可变性业态的考量,从而反馈到前期策划中来



韩宝山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苏州这个城市和地理位置,以及整个就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而启迪设计深植苏州60多年,参加了很多产业园的项目,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建筑师、规划师要做规划层面的事情,要做跨界,规划也要往设计这个层面发展,结合政治、经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对产业进行分析,作为设计师一定要以我们的空间体系来支撑起创新体系,这是现在产业园设计中对我们建筑师、规划师和设计院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胡 哲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把技术、艺术、产业、运营非常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产业园能够成功的基础,这一点跟博物馆,或者办公楼有很大的区别。产业园也是建筑,应该是我们眼中有生命的东西,但我对现在的产业园感受很深的是对功能、对人需求的无视,是人文主义的缺失。加入启迪设计后给我很大震撼是在产业园设计这种跨界中,专注技术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看到很多人跨界,但是跨界就变成跨行,什么都做有时也会成为问题,怎么在这个创新集群里面当一名设计师,怎么做好产业园的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和探索。



杨一帆


中国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我是一名规划师,曾经负责了苏州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也负责了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制定,当时确定了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目标,我们提出的很多规划调整建议得到采纳,一些建设项目现在也都实现了。苏州工业园区一直走在全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前面,今年在全国国家级产业园区评比中又排名第一,的确有很多经验值得很多地方学习。


今天主要讨论创新。我们一般认为创新有四大驱动力:科技创新、资本创新、生活方式创新和文化创新。这四大创新的关系与其描述为四大引擎,我更愿意描述为四大齿轮,因为它们任何一个推进快会带动其它齿轮的转动,而任何一个转动慢,也会拖后其它创新的发展。例如:科技、资本和文化的创新,以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改善为目的;而科技、资本和生活方式创新的不断积累必然会推动文化的创新。这四大创新对我们的物质空间都会提出需求,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城市规划师都是以物质空间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应该注意研究如何应对这些创新,支持这些创新。


另一个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今天研讨科技产业园区发展,往往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它呈圈层发展模式。但往往容易忽视在科技产业园区中对人文关怀应有的重视。在科技产业园区一体化设计中有两个关键点:科技创新的空间规律和人文关怀的空间规律,都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



展位和致谢

本次会议也吸引了一些实力企业参展,会场外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充分搭建了沟通桥梁。会议还得到了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建筑技艺》倾情代理光辉城市主打产品Mars,设计师会员1999元/年(学生特价499元/年);企业会员25000元/年。了解详情可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三

跨界建筑师为孩子设计了一把可爱呆萌的“小小马扎”,天然材料手工制作,富有温暖的细节和触感,带着生活的记忆和时间的沉淀,陪伴孩子一起成长。6月新品88折特惠,详情可点击下方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